红楼瓷器上的雕梁画栋——漆器
2019-06-24 21:33:3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之前写过一本红楼与茶的书,里面曾经介绍过一些茶具,陶瓷类的,比如汝窑,成窑等等,也有天然材质的,如妙玉给宝黛钗准备的那些杯子,以及她自己使用的绿玉斗,当然也有大致介绍过茶盘,红楼中大部分的茶盘都是漆器。大致梳理了一下,如下:

“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……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……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。”(第三回)

“又见三两个妇女,都捧着大红油漆盒,进这边来等候……平儿站在炕沿边,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,盘内一个小盖钟儿。”(第五回)

“贾芸连正眼也不敢看……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,悬着大红销金撒花账子。”(第二十六回)

“袭人听说,便端过两个小摄丝盒子来。”(第三十七回)

“贾母一面说,一面又看见柱子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对子。”(第三十八回)

“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……探春房内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……每一榻前面两张雕漆几,也有海棠式的,也有梅花式的,也有荷叶式的,也有葵花式的,也有方的,有圆的,其式不一。”(第四十回)

“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‘云龙献寿’的小茶盘。”(第四十一回)

“宝玉道:‘我常见着在那小螺甸柜子里拿银子,我和你找去。”(第四下二回)

“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子上,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……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……榻上设一个轻巧洋漆描金小几。”(第五十三回)

“忙命人取了黑漆铜钉花腔令鼓。”(第五十回)

“只见袭人起来,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,里面可式放着两种新茶。”(第六十二回)

粗略统计了一下就有十来处描写到漆器的,漆器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东西,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,但也可以说已经很难见到了。生说中常见的比如我们房间里的墙壁,一定有上过油漆,或者是我们买的家具,我们使用的筷子有的也有涂了红红绿绿的尤其的,油漆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。油漆就是漆器工艺的一个演变或者说改革,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漆器,因为尤其已经含有很多的化学成分,并且它的工艺十分简单,就是涂上去。而我们要说的漆器则是另外一种,首先是天然材质,其次是工艺复杂,绝对是收藏品级别的,而且是比较罕见的那一种。这种漆器说的文艺一点可以用到一种学茶的境界,学茶有三种境界,第一种是见山是山,第二种见山不是山,第三种见山还是山。而漆器的文艺说法就是第二种,见山不是山。表面上看漆器就像是在木头上各种雕刻的器具,但其实这只是漆器外面的一层漆,或者说是釉色,漆器的胎体却大不相同,常见的有陶瓷的,木质的,皮质的等等各有不同。

漆器的工艺简单的来说就是在胎体上抹上漆树的树汁,然后在漆树汁上进行各种雕刻绘画等等的创作。说起来简单,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繁琐,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,先从漆树汁说起,漆树汁并不好取得,需要先把漆树的皮刮开,然后在漆树的肉上面划痕,使得漆树汁慢慢流出。这个操作也需要有经验的师父操作,不然很容易一次就把漆树给弄死了。

然后再说到漆器上的创作,单单从红楼中提到的各个漆器就可以看出来,漆器工艺大致有:雕漆器、雕漆填金漆器、素漆漆器、大红漆器、洋漆漆器、摄丝戗金五彩漆器、描金漆器、填漆漆器、螺甸镶嵌漆器等。不同的工艺所呈现出来的漆器也是大不相同的,下面就介绍下漆器的历史发展,以及比较常见的几种漆器工艺。

漆器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的,比汝窑,官窑,青花,都悠久,甚至可以说比瓷器更悠久。因为早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就已经出现了,当然那时候的工艺非常简单,没有红楼中那么精致美丽。最初的漆器工艺就是涂漆,就是将漆树汁直接涂抹在木碗或者是陶器上面,多的是实用性而不是美观,这样操作就是让漆汁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来防潮,防碱,防酸,起到更长久的保护作用。

本来只是我们的祖先出于实用性的考虑,没想到这种工艺在后面的历史发展中成了大家的心头爱,他们在涂漆的基础上慢慢改良,发展,开始将漆器与美联系在了一起。随之也渐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胎体上面,从宫殿建筑到车辆,弓箭,乐器,饮器,兵器等各种领域应有尽有。

而漆器工艺也在不断的前进,从秦汉时代,到三国、晋、南北朝的800余年中,可以说是漆器极为昌盛和繁华的时代。在这个时期漆器的工艺逐渐走向成熟,工艺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,此时不仅出现了素漆漆器、堆漆漆器、釦器、金银平脱漆器、脱胎漆器、描漆漆器、犀皮漆器、螺甸镶嵌漆器,除了皇家宫廷建筑,大量采取彩漆装饰,宗教庙寺采用脱胎造像,除此以外,社会生活中所有高档日用器皿,几乎都是漆装饰的工艺品。如:床、榻、柜、椅、屏风、盒、盘、碗、杯、盆、箧、箱、罐、盂、车、轿、杖、瓶、帘等。

漆器的势头可谓是一时无二,就在其发展得如花如荼的时候,就遭遇了瓶颈,那就是在隋唐时期瓷器的出现,让人们对于漆器的使用渐渐减少,眼看着要面临着退出历史的舞台了,漆器却如同是打不死的小强,在技术上又一次有了改革,这时候就出现了浮雕形式的雕刻漆器(俗称雕漆、剔红、剔黑、剔绿等)。

这一次的大胆改革使得漆器开创了新纪元,从原来的的平面与镶嵌式的单一走向了更加富丽堂皇的浮雕艺术。也正是这个时期漆器的一个发展,使得这个技术至今还能还能在外国发光发热,唐宋时期常有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学习,并且会将中国美好的东西带回日本,比如服饰文化,茶文化,香文化等等,而漆器也是带回去的技术之一。中国堆漆、堆红、犀皮在日本称为堆朱、屈轮,更有新的突破。在此基础上日本有不断的开发,便有了泥金漆器,这是在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和描金艺术的基础上,又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漆器,称为“莳绘”。

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时代漆器在不断的发展中,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国粹艺术中的佼佼者。但最终还是因为历史原因,这项技术在中间出现了断层,所以现在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漆器就变得少之又少。而漆器工艺也基本上就成了书本中的工艺,懂得这项技艺的人也并不多见。反而是日本很好地保留了这项技术,至今,去到日本,很多人会带回来的特产之一就是日本的漆器。甚至不少的国人都觉得漆器就是日本的特产,其实不然,日本的抹茶也好,漆器也好,或者是锦缎都是中国传到日本的,都是我们本土的文化,是我们的特产。

这是漆器在历史上的一个大致发展,接下来介绍下漆器中比较常见或者说是在红楼中出现的漆器工艺,首先是在书中出现多次的洋漆,如:“洋漆架”、“小洋漆茶盘”、“一个连环洋漆茶盘”等,推测有两种可能,一种可能就是这种技艺是来日本的,从唐以后日本也在漆器的技术工艺上不断学习进步,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而且王熙凤家就是外交官家庭,所以有可能这里的洋漆就是从日本进贡给中国的贡品一类。第二种可能就是漆器上的漆来自海外,日本学习漆器工艺就如同学习茶文化一样,带走的不仅仅是操作,而且将茶种,树种也都一起带回了日本,所以也有可能用的漆是来自国外的。

除了洋漆之外,雕漆也是红楼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漆器,如:雕漆椅子,雕漆几等,而雕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“漆雕、剔红、剔黄、剔绿、剔犀、剔彩、剔黑、堆漆、堆朱”。就是在胎体上上髹涂熟罩漆,这跟瓷器不同,瓷器一般就涂几层薄薄的,只要能够出釉色就可以了。但是漆器就像是女孩子化浓妆一样,一涂就要吐几十层,甚至上百层,将原来的胎体完全覆盖,就像是女孩子脸上的雀斑,豆豆都被一层又一层的化妆品遮盖,用手指在脸上一摁能够有印子。而漆器则是要在上面涂到足以能够在上面随意雕刻,就像是真的在雕刻一个木制摆件一样。涂层够厚以后就在涂层上随意雕刻美丽的图案,这就是雕漆。

与雕漆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做填漆,如“雕漆填金‘云龙献寿’的小茶盘”,“平儿……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”,“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。”填漆在红楼中称作填金,这种工艺比雕漆更加复杂,但也是需要用漆树汁将胎体图上厚厚的涂层,然后采取刻灰,或刻漆方式,把所需纹样刻出来,然后在低陷处填入五彩稠漆,堆成花色,再加以磨平。另外一种刻灰、刻漆技法,其低陷处也填入彩漆,或填入金漆,却并不去磨平,又称为“款彩”、“雕填”、“刻灰”,与填漆、填金有异曲同工之处。而在面前提到的“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”则是这种工艺。

 “黑漆嵌蚌的对子”、“小螺甸柜子”用的则是漆器工艺中的螺钿镶嵌。螺钿镶嵌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将螺钿镶嵌到漆器中的一种工艺,当然螺钿只是一个统称,镶嵌进去的还有玉石、蚌甸、金银片、玉、石、牙、骨等等。就是用百般文图,点、抹、钩、条,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,又分截壳色,随彩而施缀者,光华可赏。

以上的这些工艺相对来说是比较后期出现的,而在红楼中还有一种比较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工艺叫做戗金,比如“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”、“两个小摄丝盒子”。这种技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,可以说历史非常久远。大概的作法就是在漆地上,用针或刀刻出图案,再在沟中打上金胶,然后把金箔(或银箔粘贴上去,沟中出现金色花纹,称为戗金。戗金是比较早期出现的一种技法,相比而言摄丝出现的就比较晚,大概是在明朝才出现。摄丝与琺琅的工艺不分先后。即用金、银丝条,弯曲成花纹形,粘在漆地上,然后涂漆、掩埋,再经过磨砺,让金丝花纹再从中现出来。而摄丝戗金,则是两种工艺共同体现在一件漆器上,显得十分华贵精致。

漆器的制作工艺还有比较简单点的比如素漆工艺,这种工艺就是直接在胎体上涂抹漆树汁就可以了,当然有的还会在上面描金之类的添加一点美感。这种工艺相对上面的其他工艺来说就简单了很多,难度就是在各种漆的颜色的调和上面,如“大红油漆盒”,“黑漆铜钉花腔令鼓”,“黑油漆大门”,“一辆翠幄清油车”,“一个粉油大影壁”,“黑油栅栏”等。这是在漆器中最为常见,最为普通的一个品种。

关于漆器的一个简单介绍就到这里,后面接着介绍红楼中出现的其他更大瓷器,以及各个窑的特色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